前沿讲坛第69讲 | 郭永秉教授主讲“出土资料与《论语》研读举隅”

Body

2024年6月17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郭永秉教授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主讲“出土资料与《论语》研读举隅”。本次讲座由中文系(珠海)樊波成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郭老师主要从“结合出土资料丰富对《论语》文本内容的直观感受”“结合出土文献看《论语》的纂集与传承问题”以及“简牍本《论语》的异文与《论语》读解”三大部分进行讲述。

 

讲座伊始,郭老师以“季氏将伐颛臾”章为例,依据传世文献以及出土资料,释说“以为东蒙主”“柙”字“椟”字等内容。此外,郭老师又以《春秋繁露》《魏书》为例说明传世古书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引用的异文,并结合定州汉简等出土文献,指出《论语》在汉代流传的本子很可能即已存在异文,这种异文成因与文句本身特点有关,可能有更早的渊源。

 

针对《论语》的可信度问题,郭老师提出《论语》的可信度与结集过程密切相关,并列举了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等目录学著作以及史书中对《论语》的界定,以及赵岐《孟子题辞》、陆德明《论语音义》、柳宗元《论语辩》等材料,对《论语》的编撰者问题进行讨论,提到曾子在《论语》中具有特殊地位。至于《曾子》与《论语》的特殊关系,郭老师提出,二者之间存在表述相似的内容,结合海昏侯墓《礼记》类文献的出土情况,可知二者存在密切关系。至于古书中《论语》这一名称最早出现的时代问题,郭老师则结合安大简进行了进一步辨析。

 

此外,郭老师以《孟子》引《论语》为例,提出编定孔子语录的《论语》产生之后,亦存在着其他记录孔子言行的资料和文献,以及其他著作中间接引及孔子的言论。此外,还存在一些曾被战国儒家著作引用而未被编入《论语》的孔子言论,如《缁衣》《孟子·滕文公上》等篇目中均有对孔子言论的引用。关于出土文献所见的孔子佚言问题,郭老师以《孔子诗论》、《孔子见季桓子》等为例,提出其中部分内容在《论语》编撰时或已存在,但或因体裁和内容等原因没有被选入。安大简《仲尼曰》与相关文献的对读可证明战国中期孔子言论类文献呈现出的面貌多样,《论语》应是其中一种编定本。结合郭店简等出土文献,可推知《论语》为子夏、仲弓、曾子等人及其弟子所编定的可能性大。此外,郭老师还对汉初的人对《论语》之熟悉、汉代《论语》的实物资料、目前可见的出土汉代《论语》抄本以及刘贺墓出土的《论语》及相关文献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述。

 

至于简牍本《论语》的异文与《论语》读解问题,郭老师举出安大简《论语·雍也》“瓢”和“勺”的讨论作为例子,提出注意出土文献研究中趋同立异的尺度标准。此外,郭老师以孔子与《易》的关系为例介绍了异文与学术史的关系问题,并讲述了海昏侯墓《论语》异文的语言文字特点,以及孔子衣镜文字与《孔子世家》“太史公曰”的关系等问题。

 

最后,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就郭老师讲座内容,对《孔子诗说》、《论语》、出土文献的篇题系统以及《论语》异文产生的思想史问题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